專訪王若琳:「沒有」被音樂耽誤的編劇兼演員

去年 4 月,王若琳飛到位於美國波特蘭的 SinBin 住了五個禮拜,為完成手邊的新專輯。這棟外形超現代、呈不規則狀的三層樓建築是 Halfling Studios 的所在地,也是專輯製作人 Chris Funk 的基地。建築被普通的美式民宅所包圍,像一隻玻璃造的龐然大物,違和但平和地與周圍相依。

建築裡的日常是——早上約莫十點起床,吃過 Chris 拎來的早餐之後開始配唱。王若琳回想那時的片段:「我覺得他 (Chris) 有時候還滿像我爸的,幫我帶早餐這件事很暖心。」隨陽光緩緩西移,樂手陸續到齊,完成當日的錄音進度,離開。天黑以後,就是王若琳自己待在錄音室對著電腦裡的音檔修修剪剪,不時去彈彈角落那台 Baldwin Fun Machine,來自 1974 年的電子合成器,這次在專輯裡也獻聲幾曲。看上去規律又樸實無華的製作期,最後生出的是華麗又精緻的成品。


《愛的呼喚》是王若琳過往音樂經驗的集大成,包含對翻唱的詮釋與掌握,以及對原創作品的執行力。從早期《博尼的大冒險》到近期的《摩登悲劇》,聽眾一再見識到她把自編、自演、有時自導的有趣故事說得動聽。然而這次的挑戰是,如何與一群不熟悉華語、東洋音樂文化的外國人,一起改編翁倩玉、美空雲雀和鄧麗君的歌曲?

|怎麼開始的

我眼前的王若琳,坐在攝影棚休息間的梳妝台前,面對著被光打亮的鏡子,彷若一個即將上場的演員,但她願先做旁白將故事從頭說起:

「我這兩年對 70 年代的專輯,或試著做出 psychedelic music 的樂團很有興趣,它們一聽就很有時代感,或是很有某種空間感,我那時候就跟製作人討論了這樣的事情。」其中,英國迷幻民謠 (Freak Folk) 女歌手 Vashti Bunyan 是這張專輯重要的靈感來源。在把即將進行的音樂概念和方向與製作人、合作夥伴說明之前,王若琳有一慣的前置作業:「我會先把自己的想法寫清楚,每一個 project 都會建立一個文字檔,寫下很多關鍵詞。比如像《摩登悲劇》,我就寫了 90 年代、Emo、Pop Punk……。」之後循著這些關鍵詞,她會一一問身邊的人:「你知道誰會做這些感覺的東西嗎?」每一次的專輯都是這樣開始的,包括這次的製作人 Chris 也是她向老搭檔 Roger 問來的,而新輯中我十分欣賞的編曲者 Ryan Francesconi,則再由 Chris 推薦。

Ryan 的音樂底蘊是民謠,他能彈得一手流暢優美的吉他,也知悉並能演奏塔姆布拉琴 (tambura)、吹奏牧羊人笛 (kaval)  等世界樂器,些許影響了這張專輯的聲音組成。大學時,Ryan 在學校圖書館發覺自己的音樂知識遠比自己想像中淺薄,於是投入大量時間鑽研,累積成他現在對和弦的深刻理解,以及在樂曲間不落俗地拋擲、組合音符的能力。「他的東西對我來說是有一點民謠跟現代古典樂結合的感覺。」王若琳談起 Ryan 在專輯中造就的精彩:「像〈蘋果花〉就很厲害,他雖然做出很精準的『和風』,但裡面又有一些現代古典樂的,對我來說比較不那麼和諧的旋律。」這裡的不和諧指的是非常人之選。「〈愛的迷戀〉裡也有一些旋律的選擇,不是一般等級。」在一個音符到下一個音符間的距離,Ryan 都是經過縝密的思考才下筆。


不尋常的聯想力

專輯的初始設定是複雜的,最終呈現出的成品除了「聲音仿古」是每首歌的共通性之外,其餘包括場景的想像和氛圍都是以歌曲為單位,一個個自由發展的小世界。她深入設定的細節:「那時〈漫步人生路〉我想做成西部牛仔片的感覺,我給 Chris 聽了鄧麗君的版本,他沒有辦法想像〈漫步人生路〉變成 Ennio Morricone(註)的感覺,所以我就彈了一個吉他版的 demo 給他,模仿騎馬的節奏。」這首歌最前頭 Ennio Morricone 式、很有塞外感的激昂合音還是王若琳自己唱的。

創作過程中,王若琳時常產生奇妙的聯想,那正是她作品的精髓。除了〈漫步人生路〉的聯想,她說張露版本的〈蘋果花〉對她來說的視覺感像《蝴蝶夫人》:「就是某一種歌劇,一個悲慘的女性在凋零的樹下唱歌的感覺。」更有意思的是,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她發現:「很多那卡西、演歌,和歐洲早期的音樂,不管是芬蘭的、希臘的,都有一些滿類似的地方。我不知道他們的共同起源在哪裡,差不多的時代、那麼遙遠的地方,你會聽到一些感覺很像的音樂。甚至小調的流行樂,有時候也都會變得滿類似的。」

但身為一個聽眾,我更好奇她腦中這些穿梭古今與東西的想法,或者抽象的、兩者看似無關的概念,該用什麼方式與其他音樂人溝通?

「有時候就是要示範出來。」她舉〈愛的迷戀〉為例,間奏有個她唱出 16 分音符的急促段落。一開始,Ryan 不認同加入這一段,覺得會影響原先的編曲結構,但在他把王若琳寄給他的音檔貼進編曲軟體後,就瞬間理解了。一如先前提到,將 Ennio Moricone 的編曲風格套進〈漫步人生路〉,王若琳與製作人的溝通方式也是如此。

出於好奇,我問她知不知道這幾位合作的外國人,在專輯中覺得最有意思歌曲的是什麼?她試想了一下後答:「〈漫步人生路〉的廣東版對他們來說應該滿驚人的,因為它綜合了所有 80 年代 (西洋音樂) 的元素。」再者,王若琳錄唱〈我只在乎你〉時,Chris 和錄音師 Adam 在房間的另一頭都聽哭了。這首歌曲在製作時,保留了王若琳 demo 自然呼吸的律動,所有配器都基於 demo 向上疊加,因此聽來特別真實。不過在 Chris 和 Adam 瞭解了歌曲的意思之後,兩人只雙手一揮說:「真正的愛情才不是這樣子!」


|今昔歌曲裡的女子形象差異

《愛的呼喚》裡盡是女子對愛情的無限遐想,聽完才發覺,早期流行歌曲裡的女子形象萬千,內心世界千變萬化。經典的國、粵、日語歌,在王若琳受西洋脈絡曲風影響至深的想像與改編下,變成一首首編制大器且精緻,近乎全新的作品。身著西洋編曲的外衣,內裡是對設定精準細膩的執行與處理,讓這張專輯的整體呈現頗有「洋風和魂」的精神。聽者或許能從中聽到很多熟悉的樂器,但他們的演奏邏輯和排列音符的方式卻非典型。王若琳滿足地說:「我那時候把這些歌放在一起,有一種感覺,就是很像塔羅牌,每首歌都有一種精緻的變態美。」早期的歌曲不若現在白話的那份矜持,對她來說形成一種獨特又壓抑的美感。

「我覺得那種女人味是很淋漓盡致的,雖然活出自己的欲望,但表現方法很有詩意。」她說的是〈愛的迷戀〉,專輯中她特別珍惜的一曲。無論是唱片公司當初為翁倩玉做的企劃,還是這首歌本身的詞曲、編曲在當時代的與眾不同,她如數家珍。「我那時候一聽到就很喜歡,然後就一直在想,要怎麼製作才能不浪費這首歌,不浪費掉它所有的可能性。」結果讓她想到了 ABBA,她覺得編制華麗、繁複的風格正適合詮釋〈愛的迷戀〉。


|最自由的翻唱專輯

「《愛的呼喚》是我做過最自由的一張翻唱專輯。」王若琳回顧,少了《午夜劇院》更追求的聲音一致性,多了為每首歌個別搭建場景的空間。相對來說,為了一歌一世界,也要有更強的聲音表演能力,不過對此她回應:「我超喜歡找角色定位這件事情!就是聽著歌詞、旋律和編曲,想像怎麼改編、怎麼更彰顯我在歌曲裡聽到的個性。」這是王若琳訪間最現光芒的時刻,大多時候她是輕柔平和又理性清晰地揭開專輯製程,唯有這個話題不同。「我覺得在音樂裡,很多時候對我來說,至少小時候聽音樂,我在裡面找到最大情緒上的連接感,就是聽到了某一種角色,然後我會愛上這個角色,那對我來說是聽音樂一個很大的樂趣。」回頭聽她過往的作品,無一不是在為某些性格獨特,甚至不被喜愛、藏不住缺點的角色發聲,而我們都難免被更接近人性真實的作品吸引。

她是天生的編劇,也擅於用歌聲演戲,總是在音樂裡玩得開心(這也是她的唯一目的)。說她唱歌好聽,不如說她的音樂有趣更能讓她心滿意足。當愛在呼喚,那是無形的力量,有時摧枯拉朽,有時讓周圍花團錦簇。然而一直以來如花衣魔笛手深深呼喚著王若琳的,比愛情恆常久,那是音樂。


註:義大利配樂大師。Ennio Morricone 最著名的電影配樂是《新天堂樂園》和《海上鋼琴師》,但在 60 年代中期,他有一系列搭配「Spaghetti Western」(直譯為「義大利麵西部片」)的作品,例如《荒野大鏢客》。有別於美國西部片,Spaghetti Western 由義大利導演執導,場景類似美國西部,但是成本更低的地方。低成本製作是這類電影的共通點,配樂也必須壓低成本,因此 Ennio Morricone 在其中多用吉他、笛子、口哨、男聲合唱團為配樂主體,與美式西部片的交響樂大相逕庭,形成一種有趣的特色。

延伸聆聽:
王若琳《摩登悲劇》
Vashti Bunyan《Just Another Diamond Day》
Ryan Francesconi《Parables》

採訪、撰文:厚安
攝影:苗嘉澍 MIAO’s photography

發表留言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