詹森淮《風景請別凋零》:將心中的森林慢慢復原

詹森淮的名字裡有森林、河流(氵)和小鳥(隹),大自然是讓她最自在的地方。

音樂路上的開頭,她在朋友的慫恿下參加了熱門的電視歌唱選秀節目,節目上抱著吉他的女孩,總是無法看起來自在。但能夠創作且歌聲被外界形容與張懸有著類似氣質,讓她從當時的眾多參賽者中脫穎而出,最後以第 10 名結束她自己從未想過的人生回合。

比賽結束,詹森淮被簽進商業製作的唱片公司,發行了人生第一張專輯《啟程前》(2013)。這張專輯的編曲色彩、書寫內容都明亮,比如同名歌曲〈啟程前〉〈走吧〉和〈練習不害怕〉。裡頭雖然住著一位總是樂觀向前的女孩,但這似乎和她在節目上給人內向的感覺不大相同。至此,她仍以詹宇琦之名在外闖蕩,尚未改為她喜歡的名字詹森淮。

三年後,在好多音樂旗下發行的唱作專輯《我想再唱起歌》(2016),才是「詹森淮」的第一張作品。這張專輯的意念如其名,她想找回唱歌的單純快樂。當音樂變成商品、創作者變成藝人,世界不一樣了。然,這樣的新世界她並不很適應,於是在這張專輯裡,我們聽見的是自我療癒、情緒內斂且不那麼樂觀的詹森淮。除了〈我想再唱起歌〉,〈適應不良的蟲〉、〈一朵玫瑰〉〈喝了酒的歌〉也都是她對自己當時狀態的自白。藉這張專輯,詹森淮誠實回應過去那段在螢光幕前大量曝光的時期,同時,這張專輯也是她調整心態,準備重新面對所處世界的過渡期。

今年四月,她在沒有任何唱片公司的支援下,獨立發行 EP《風景請別凋零》(2019),一路上詹森淮慢慢擺脫商業束縛,回到做音樂最純粹的樣子。這張 EP 最先與聽眾見面的兩首歌是〈習慣〉〈雨的孩子〉,我在聽完的瞬間徹底被打動,直覺相信這將是張非常好的作品。詹森淮似乎終於做出自己最喜歡、最貼近本心的音樂。親近自然,專輯裡取樣了許多自然場景的聲音,比如下雨和蟲鳴,聽著令人平靜,具有環境音樂(Ambient Music)的療效。她曾在專訪中提到,有一陣子:「接表演都是一些比較特別的地方,因為我很喜歡大自然,常去山區等地方表演,對我來說就是一種休息。」當被問及音樂外的其他嗜好,她也答:「回到大自然吧,一個簡單的地方。」

這張不插電專輯,我們能聽見每個音符都被溫柔對待,因此不知不覺用雙耳小心承接。〈習慣〉從頭到尾穩穩襯底的 Bass、Clean Tone 電吉他,以及小空間的錄音聲響,製造出平靜安穩的生活感。〈雨的孩子〉則寫出了詹森淮詮釋雨的獨特視角,她在第一張專輯內也收錄一首和雨有關的歌〈雨的願望〉,開頭是「終於下雨了 等了好幾天的悶熱」。她喜歡雨,當大家都在等雨停,她卻祈雨。雨在她筆下是有生命的,它們有願望、它們寬容,它們也會因為漂泊太久而一身疲憊。〈雨的孩子〉行至副歌,當人聲從低吟一下竄高,像雨水匯集而成的河流終於遇上出海口,豁然開朗的瞬間十分暢快且動人。

相比以往的作品,詹森淮寫出的旋律線越來越流暢且深植人心,比如〈雨的孩子〉、〈風景請別凋零〉的副歌,都是聽過一兩次便能自然地跟著哼唱的旋律。曲序安排上,將這兩首 Hook 最強的歌曲置於作品的中間位置,也讓專輯從頭到尾的聆聽情緒和節奏流暢。全作以〈愛上〉一曲結尾,詹森淮留下了開放式的結局「愛上的根本終究是____」,呼應專輯試圖創造的感受——大自然的開闊,答案永遠等我們自由地往深處探尋。

對旋律的掌握、毫無保留地展現自己所好,是詹森淮在新作與以往最不同的地方。她在這張專輯裡的歌聲真誠得無以復加,編曲、器樂的情緒也恰到好處,作品幾乎全部採用原聲樂器錄音,更添一層溫暖感受。我認為這是詹森淮目前最好的作品,或許一切自己來、盡量貼近初衷讓創作進程緩慢,但他找到了最適合與音樂相處的方式。

關於專輯設計:

這張專輯裡的所有插畫皆出自詹森淮之手,裡頭搭配的藍曬相片則為攝影師林孟萱的創作(孟萱本身也是厲害的吉他手,所屬樂團為「睡後故事」)。除歌詞摺頁外,詹森淮特別在專輯裡附上一張小紙,一面是空白,一面填滿了顏色字體各異的「愛」,她邀請聽眾在空白的一面寫下自己心目中的愛,若是願意,也歡迎與她分享。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