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由五月天瑪莎統籌監製的《查無此人》,分類上一腳踩在合輯的範疇,一腳踩在原聲帶。與這張專輯同名的展覽,是策展人方序中「小花計畫」的其中一環,計畫包含:「小花。門裏門外家_寫真」攝影展、時差紀錄展等,意在保存台灣的土地故事和記憶。行至第五年的小花,於今年的春夏之際推出「查無此人」跨界藝術展,以時間和消逝的事物為軸心,藉 10 首全新創作(改編)的流行歌曲引領各域的多媒體藝術家創造出 10 組不同作品。
獨一的紀念品,獨一的視角
展覽可帶回家紀念的周邊,多是攝影集、畫冊、小鑰匙圈和明信片。「查無此人」提供另一種選擇——展覽同名原聲帶。這張專輯集合相信音樂旗下眾多歌手,及魏如萱、告五人、茄子蛋等樂人,一起以「消失的事物」為主題寫歌。專輯的趣味性在於,即便樂人剛好選中同一創作主題,不同人詮釋的方法、角度也不同。
寫逝去的人,魏如萱選擇以輕快的節奏象徵時間流逝,再以招牌疊字歌詞〈很難很難〉描寫對逝者難以忘懷的心情。換作李英宏,則取用台灣傳統喪禮上常見的打擊樂器:木魚、鈸等,結合電子效果器聲響,做出一首讓人寒毛直豎,同時又忍不住跳舞的前衛電子樂〈有前無後〉。這首歌在專輯中與林強所做的〈台灣是好所在〉放在鄰近位置,很有承先啟後的意味,李英宏或許是現在年輕一輩最擅長烹調台味電子的音樂人。而當主題換成童年,Hush 想到的是屏東老家的芒果樹,永遠佇立原地等待遊子回家,茄子蛋想到的則是能實現所有願望的小叮噹。


令人懷念的聲音
曲序編排對合輯尤為重要,瑪莎選擇以五段生活中的聲音取樣或口白——〈空號〉、〈撥接〉、〈下面音響〉、〈謎語〉、〈小事〉——穿插於與歌曲間,作為曲風差異的緩衝。大多時候效果顯著,唯林強的前衛電子忽然接到宇宙人日系 City Pop 這一部分,讓人有些出戲。
生活中的聲音取樣是時代的眼淚。去年 R&B 歌手吳卓源發行的專輯《舊事1994》,當中也有恰稱作〈撥接〉的歌曲。早些年上網得透過數據機,數據機運作時會發出類似變調的救護車聲音,將人們運送至雲端。同年,白安發行專輯《1990s》;謝震廷新專輯的主打歌名為〈愛麗絲1993〉。即便跨海到日本,愛謬的首場武道館演唱會稱作「1995」,美國亦有創作新人 Alec Benjamin 寫出一首叫作〈1994〉的歌曲。
九〇一代雖是數位原生世代,但對科技的劇變感受也最深刻,光是上網的方式就從撥接、寬頻一路到光纖,行動上網的方式則是從無到有,且即將邁入 5G 時代。彷彿成長的時光都被快速變遷的外在世界壓縮,於是同一世代不約而同回望,珍惜來不及抓住就已經消逝的時光。
抱著相似的心情,《查無此人》將幾乎消失於現在的聲音收錄進來,〈空號〉是眾人仍仰賴座機的時代,〈撥接〉象徵數據機,〈下面音響〉則是報時台。自從手機、手錶都進化到能分秒不差,讓所有人精精確確地上班、赴約、搶演唱會門票,誰還記得打去查號台要撥幾號呢?這些穿插於專輯內的舊時聲音,讓未參與展覽,只聽專輯的人也有個憑藉,即便未能透過展提供的視覺感受時間記憶和時間的流逝,至少也能透過聽覺沉浸在過往時光。

台灣這幾年關注度較高的原創合輯有:高中畢業歌集《風箏》等作、新台語歌創作徵選《南面而歌》、由「她的文化」統籌發行的《about her》等。但以上的發行都是被動蒐集,《查無此人》則以概念先行,請創作者依計畫的核心價值創作歌曲,因此擁有較好的統合性及一致的創作動機。此外,《查無此人》不只可以視作獨立的合輯,也可作為展覽的原聲帶聆聽,獨特的定位讓他在這個時代的合輯海中佔據顯眼的一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