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sa Djaati《重聲》:90 年代末個性女聲新作

Lisa-Djaati-Chong-Sheng-重聲2

♪ Who is Lisa ?

90 年代末到千禧年初,台灣出現了一波新一代女性創作人風潮,其中包括陳綺貞、陳珊妮、黃小楨、 何欣穗⋯⋯等人,還可再算上來自星馬的蔡健雅和戴佩妮,她們現都已成為華語樂壇舉足輕重的名字。

相較於同期定位與黃小楨和 ciacia 相近的 Lisa,對大多數的人而言卻是陌生的名字(至少我周邊的朋友如此)。目前,她與音樂的接觸多為擔任演唱會、音樂會和聲(如:《看見台灣》、《賽德克巴萊》音樂會),或者擔任隱居幕後的配唱製作人。

Lisa 在台灣出生、法國長大,待在巴黎時,曾加入黑人雷鬼樂團「Back to the Motherland」,不但引發她思考對出身地的關注,也讓她有機會回到台灣。1999 年她把在樂團錄製的 Demo 丟回台灣試水溫,被當時重要的獨立音樂廠牌「友善的狗」相中,於是鼓起勇氣決定離開熟悉的巴黎,回到出身地認真開始音樂創作。

2002 年 Lisa 發行了第一張專輯《More Lisa》雖叫好不叫座,但卻讓她開始受台灣樂迷的關注,特別是音樂中的雷鬼元素、豐富的和聲編寫以及她獨特的聲線,都令人耳目一新。五年後,Lisa 發行了第二張個人專輯《綺想世界》,電味濃、具實驗性(就當時的市場而言),其中〈擁抱再擁抱〉,可算是新單曲《重聲》中 〈Pitch Black〉的姊妹作。

♪ 新單曲《重聲 (Re-Vox)》

繼 2007 年的《綺想世界》後,相隔將近十年,Lisa 終於再次推出的個人音樂作品《重聲》,單曲封面以在黑暗中綻放的彩色蓮花呈現,象徵「重生」,而 Lisa 名字當中的 Djaati 在梵文裡正表示重生的意思。

整體而言,《重聲》收錄的三首歌曲在音樂性上除了電子及和聲的元素外,可說是來自完全不同世界的歌,宇宙、現代城市與 80 年代 synthpop(馬上聯想到的是 Frankie Goes to Hollywood )但在意念上卻都能與與尋找出口、追尋自我的歷程相扣合,試圖在迷失與自我質疑的黑暗與混沌中「重生」。

〈Pitch Black〉承襲了收錄在《綺想世界》中〈擁抱再擁抱〉的風格,為冷調性的空間系電子樂,雖然兩者都是節奏、旋律與聲響不斷重複、無限遞迴的曲式,但因〈擁抱再擁抱〉其中加入了鋼琴的元素,帶來更豐富旋律線與聽覺體驗。沒有特殊 hook 與亮點,但氣氛引人入勝的〈Pitch Black〉作為一張專輯中的 brief intro 或許比獨立成曲更合適。

EP 中第二首曲〈你知道自己是誰嗎〉,原唱為巴奈,熟悉法文的 Lisa 將歌詞翻譯成法文並重新編曲,我認為是三首歌曲中沈浸感最深的一首,即使不諳語言,也能透過本身旋律就好的曲子,加上緩緩原地踏步的鋼琴與重鼓,及穿插而入的電流聲,進入一個彷彿一切機械自動化,卻神奇地沒有失去溫度的世界。

〈自我催眠〉的編曲變化較前兩首提升許多,是一首律動感非常好的 synthpop,不時出現的機械式人聲錄音,為歌曲試圖產生被控制、催眠的情境加分許多,尤其最後一句畫龍點睛的「Wake up」,為專輯主題「重生」完美寫下了開放式結局。

2 Comments

  1. 如果說靜物樂團應該比較多人知道吧…我是在高中偶然聽到她的歌(第二張),原來過了十年啊。在很多專輯裡的合音都有lisa啊~神出鬼沒(or沒別的人可以找了XD) 原來出了新單曲,謝謝你的介紹!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