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一部看完你會愛上貓和更愛媽媽的電影。
「那高麗菜就交給你照顧囉。」病情惡化,預知自己即將離開的媽媽對兒子說。「啊,講反了,是麻煩你幫我好好照顧他。」然這句話是說給高麗菜聽的,高麗菜是媽媽養的小貓。
故事從主角罹病,被醫生告知隨時可能死亡開始,切入他平時認為無關緊要不會消失的日常,其實會有消失的一天。 如果這世界某樣東西的消失,可以換取你多一天的生命,你想讓什麼消失?最討厭的食物?可有可無、消磨時間的撲克牌或魔術方塊?「反正世界上很多多東西都毫無用處。」向你提出交易的男子如是說,那今天我們先讓__消失好了。然後你才想起,要不是__,你不會與生命中重要的人相遇。那些生命中原以為無關緊要的小事,其實都是今天能好好活著的原因。而一樣的東西的消失,連帶相關的人際關係和記憶也會跟著消失。即使生命的確一天天延續下去,喪失美好過去的人生,再活下去也是枉然。
全片要傳達的概念一點也不複雜,甚至可以說是在創作方面氾濫的主題,所謂「生命中重要的小事」,但由於選擇敘事手法特別,對話幽默、情感深刻,再加上整體畫面、筆觸溫暖勵志,還有可愛的小貓加持,成為觀眾緣很好的一部片。
片中消失的三樣物件中,其中一項是電影,讓觀眾重新思考電影與人生的關係。「你會選哪一部電影當作死前最後一部?」這樣的問題就像必須選擇一首歌、一本書作為人生的終結一樣,是無止盡的大哉問。片中出現了多部經典電影,不但串起了主角的人際關係,也默默隱喻了作者欲傳達的思想,例如掛在主角房間的《舞台春秋》中著名的台詞為:「人生近看是場悲劇,遠觀則是場喜劇。」另外,出租店門口、電影院外貼著的《花與愛麗絲》海報,則暗示著片中主角與朋友們將逐漸消失的記憶。
當然,電影結束前即將消失的最後一樣東西是貓,與主角已故母親的記憶緊緊繫在一起的小貓。高麗菜最後有沒有消失?故事的結尾再次強調主題,當你必須面臨死亡,若能決定、預知自己將在哪一天死去,就是那個階段最幸福、最值得感激的小事。(小提醒:記得帶面紙進場,看完要喝足一公升的水,才能補足哭掉的眼淚 QAQ)
在看《貓》片的同時,我其實心裡不斷對配樂感到驚喜,不僅與劇情情緒貼合,還十分入耳好聽,片尾主題曲更是讓人捨不得離開座位,幕後作者到底何方神聖!
其實《貓》片的原聲帶由小林武史一手操刀,他是日本相當知名的製作人,曾與安室奈美惠的製作小室哲哉各擁半邊天,兩人叱吒風雲的時期,日本樂壇稱為「TK 時代」(TK 為兩人名字的縮寫)。不只如此,小林武史的電影配樂也相當著名,執掌岩井俊二《燕尾碟》及《青春電幻物語》的電影原聲帶,後者在電影迷間特別獲好評。
《如果這世界貓消失了》OST〈Flag〉
這回在《貓》片中,小林武史再次發揮配樂實力,並與日本新興搖滾少女 Haruhi 合作,共譜主題曲〈應變 ひずみ〉,除收錄於電影原聲帶外,也收錄在 Haruhi 的首張創作 EP《應變 ひずみ》中,全輯共四首歌曲。
Haruhi 《應變 ひずみ》專輯
Haruhi 音樂歷程小檔案
1999 年生,現年十七歲。十二歲時歲擔任學校歌舞劇主角,十三歲開始音樂創作,以另類搖滾(Alternative Rock)為基礎,創作語言包含日文和英文,《應變 ひずみ》為首張創作作品。曾於今年 Summer Sonic 的 Sonic 舞台演出,目前正在日本不同的音樂節巡演中,尚未釋出的電影主題曲作品還有《淵に立つ》(尚未有中譯)。
專輯四首歌可以切成兩兩一組,前兩首風格呼應《貓》片(簡稱貓組),表達對生命裡各種小事的感謝。
貓組的歌曲一開始只覺聽來溫暖,慢慢才知道兩首歌之所以如此吸引人,是因為編曲上雖沒有刻意炫技或煽情的地方,卻能在不知不覺間將情緒堆疊,再加上 Haruhi 的歌聲質樸真誠,充滿青春的希望。〈應變 ひずみ〉由小林武史與 Haruhi 合作創作,〈溫暖光芒 あたたかい光〉則是小林武史的作品,兩者都是中偏慢版的抒情搖滾歌曲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,〈應變〉的橋段兼間奏中忽然加入的電子聲響,讓聽覺豐富許多,也巧妙為下段樂曲更高張的情緒埋下伏筆。
EP 的第三、四首為 Haruhi 的獨立創作(簡稱 Haru 組),單看 Haruhi 的造型,不難想像她原本就是搖滾歌手,而她也的確在這組歌曲中展現與「貓組」截然不同的搖滾嗓。〈Empty Motion〉是躁動的車庫搖滾,速度快,詞的密也高,三分半鐘就演完了,這類型的歌曲通常給人一種生活窒息、逃亡中的感覺。〈The Lion Is Calling Me〉則適合作為飢餓遊戲或納尼亞傳奇之類 YA 片的主題曲,充滿奇幻、非現實的色彩,歌曲最後大量和聲的運用氣勢滂礡,讓人很想為他打上☆榮耀歸來☆之類的 Slogan。相較於貓組的溫暖明亮,Haru 組的歌曲相對冷酷暗沈。
好啦,聽完 Haruhi,該回去抱貓貓把小林武史配樂和宮崎葵(片中女主角)主演的電影看齊啦!(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