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三月春浪音樂節,竇靖童首次在台演出,舞台上酷帥的個性與肢體動作,加上偶爾流露的靦腆笑容,迷倒台下許多第一次見她的歌迷。首張英文創作專輯《Stone Café》 4/22 才剛發行,我們終於有機會驗證「最強基因」光環背後的實力,足不足以支撐她散發出比別人更耀眼的光。她是竇唯和王菲的女兒,自從在 Youtube 上釋出第一首創作歌曲〈With You〉,音樂圈無不關將目光追著她的動向與發展,期待她成為下一位風格獨具、有能力帶起一波風潮的音樂人。
- 圖片來源:Leah Dou 粉絲專頁
專輯介紹/樂評
收錄在《Stone Café》中的歌曲,並非竇靖童近期之作,而是十六、七歲在美國唸音樂創作系時候累積下來的作品,最初以吉他創作,再將靈感雛型以電子樂風包裝,迷幻、神秘的氛圍搭上竇靖童慵懶卻個性鮮明的歌聲,是很有魅力的音樂。整體吃重氛圍的歌曲,通常不適合一一解析,於是將重點擺在討論歌曲的調性與主題。
整張專輯聽下來最無法忽略的部分,是竇靖童從王菲身上繼承下來的好嗓子,最明顯的相似處展現在〈May Rain〉的 Over、Never 和 Later 隨性釋放上揚的尾音,音色獨特、態度灑脫。再無法忽略的是鼓和 Bass 元素,幾乎強勢地領著聽者的身體節奏,彈性的節奏及整體流暢順耳的 Grooving ,也讓聽著心甘情願地被牽著走。
全輯十首歌旋律平順、重複性高,易記憶也易上口,歌詞內容則圍繞著旅行和城市,反映竇靖童因特殊的家庭背景,需不斷在城市間移動的生活經驗,此外也描寫在愛情中濃烈、冷淡的情感及內心戲。由於專輯中每首歌的調性十分相似,都充滿著都會夜晚的慵懶與浪漫,主要區別歌曲的是不同的節奏律動,以及吉他、合成器變化的音色及音效,如此的優勢是順耳、不打擾的音樂型態,劣勢則為單調,歌曲本身即歌曲間的動態性低。
- 圖片來源:Leah Dou 粉絲專頁
專輯中的〈Lola〉和〈Drive〉兩首曲子,較有明顯的重點。〈Lola〉的前奏單音富有禪意,若要為它設定一個場景,大概就是日本寺宇外的庭園景觀,歌詞寫得是名為 Lola 的女孩厭倦偶像崇拜及生命一再回到原點的輪迴,於是想逃離一切隱居挪威,與編曲試圖表達的氛圍完美相襯,而尾奏以較長篇的幅鋪陳樂器,聲響交疊形成寬闊、無重力的空間,寧靜釋放且帶著宗教意味的歌曲,在電子音樂中較少見。而〈Drive〉的聆聽重點在竇靖童唱腔與對歌曲的詮釋能力,她在這首歌中將獨特且靈活的聲音特質更外放地表現,聲音表情緊貼著每個樂句需要情緒走,口氣拿捏收放自如。
- 圖片來源:Leah Dou 粉絲專頁
關於製作
《Stone Café》在歌曲製作上其實全與國外音樂人合作,令人遺憾的是,即便關於竇靖童的新聞與訪問不勝枚舉,但重點除圍繞著她的家世背景及基因天份外,幾乎找不到談及專輯製作和與國外音樂人合作相關的話題,能讓聽者了解雙方在製作上,大致分別扮演怎樣的角色。
雖然《Stone Café》是一張順耳好聽的專輯,但排除竇靖童的聲嗓,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電氣編曲,與她合作最主要的編曲、製作人包括 The Invisible Men、 Heather Porcaro 和 Alec Dixon,三者的經驗、背景都不單純。The Invisible Men 為曾提名葛萊美最佳歌曲及專輯製作的團隊,Heather Porcaro 是和 Michael Jackson、Jefferson Airplane 合作過的合成器達人 Steve Porcaro 之女(Steve 曾獲葛萊美製作人及年度唱片等大獎,與女兒合作發過一張專輯《Heather Porcaro & the Heartstring Symphony》),Alec Dixon 則是幕後經驗豐富的吉他手、編曲製作與混音師,可謂全才。而在歌曲創作上,專輯中除了三首歌是由竇靖童獨立譜寫完成的之外,其餘歌曲均與其他音樂人共同創作完成,嚴格來說《Stone Cafe》不算一張完整的全創作專輯。
- 圖片來源:Leah Dou 粉絲專頁
雖然不能否認的是,竇靖童在不到二十歲的年紀能有成熟的歌唱表現,以及完成完成一張專輯的能力,且是華語市場中與她年齡相仿的音樂人較少觸碰的風格,的確讓她與眾不同、交出的第一張成績單也令人耳朵為之一亮,年輕無可限量,但還是得說,身為一個音樂人,若沒有足夠的資源和運氣,儘管實力再強也難成出頭,光有生米,沒有水和電就煮不出一鍋飯,仍是不變的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