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(名單在文章最下方)
遲至今日,我終於把 2022 年最愛的專輯選出來了。
去年對我而言是特別疲勞的一年,我失去一家重要的合作夥伴,對年齡、人生階段和選擇感到焦慮,身心嚴重失衡。受此牽連,我連音樂也聽得特別辛苦,在最糟糕時期,我失去感覺,耳朵裡聽進的每一個音符彷彿都是相同的音階,讓身為樂評的我不得不停滯一段時間。
直到十月份,我覺得自己的狀態回來了一點,才開始慢慢補課,把這段期間錯過的專輯記錄下來,按照自己的步調聽完,並計畫在一、二月確定名單後分享。但,生活總伴隨插曲,計畫延宕似乎是疫情後我們最熟練的事。
在這半年多的時間裡,除了聽音樂,我也不斷檢視自己選出來的作品。過去,十張專輯的空間,我習慣將大部分留給那些做得很好,不選沒有道理的專輯,但在未來幾年我不一定回頭聆聽。這一次我意識到「私心」對一份年度名單的重要性,重點並不在於和獎項對答案,而該反映出一個聽眾或媒體的音樂取向及個性,並藉發布名單的機會 shout out to 所熱愛的音樂人。因此這回我的選輯標準除製作面沒有太大問題,剩下就是思考一張專輯對我這一年或現階段是否帶來啟發、安慰或劇烈共鳴。
名單中,熊仔的《PRO》和薛貽單的《倒敘》特別是我這幾年人生的註解,兩人都是經歷了人生震盪後,試圖找回沉穩又自信的自己,這是即將邁入三十歲的我很需要的鼓勵。熊仔這張專輯的水準無庸置疑,選進薛貽丹,主要因為她的嗓音。我已關注她許多年,和去年話題度較高的洪佩瑜同屬質感女聲,但單論她倆的專輯,薛貽丹的作品更滑順耐聽,人聲表現與歌曲也更貼合。調性輕快的〈Summer Café〉,是我每日散步的定番曲。在此也想一提洪珮瑜的〈不在一起就不會分開〉,這首帶有輕 R&B 律動的抒情曲,是我去年最愛的歌曲前三名。
短影音成災的時代,好好寫就的詞曲彌足珍貴。這回名單中我選進好幾位腳步不斷向前、持續為樂壇帶來好歌的 Singer-songwriter 的作品,包括 HUSH、鄭宜農和吳青峰。其中 HUSH 的《娛樂自己》,我認為是去年在華語流行樂較標準的格式裡最好的一張。HUSH 的詞曲能力無庸置疑,尤其是詞,我也很喜歡他在作品裡談都會、慾望和身體,這是較少流行音樂人觸碰的領域。鄭宜農則每每挑戰一種新的路線,成果都令人驚豔,《水逆》不僅是她嘗試譜寫台語歌以來最完整的一次呈現,也是離民謠創作歌手最遠的一回,更多的是實驗的聲音與引領身體的律動。而吳青峰大量跨國合作的《馬拉美的星期二》,編曲元素及風格繁雜豐富,野心大,完成度也高,共同製作人陳君豪的角色功不可沒。
近年,串流聆聽無國界,市場上也陸續出現許多試圖找到國際市場的作品,比如以英文填詞,或直接將曲國外流行的曲風複製貼上。這類作品即便完成度再高,今年也被我排除在外,因為說到音樂這件事,我還是很在乎獨特與新鮮感。除此之外,我也多少考量娛樂性,畢竟這次希望名單中的作品是未來幾年依然會想回頭聆聽,而不是曲高和寡、內容太深的類型。我心目中對娛樂性的定義是悅耳的旋律和不難理解的歌詞。名單中想特別 highlight 黃浩庭的《萬壽菊》,這是我近幾年聽到 made in Taiwan,最愛的流行舞曲專輯。當華語舞曲正以光速向 K-Pop 編曲風格靠近,黃浩庭從自己的音樂聆聽養分及成長脈絡裡,交出一張時髦又耐聽的台語舞曲專輯。《萬壽菊》是我今年回放最多次的作品,隨時按下播放鍵都能轉換心情。同根生《邊緣轉身術》的歡快與幽默亦充滿魅力,柯智豪再次成功結合台灣民樂與鄉野傳說,製作出一張趣味性十足且容易入耳的作品。
在此不一一細數各張作品的好,純粹想分享一下我在得出這份名單時,思考的是什麼。音樂的聆聽心得很主觀,也與個人經驗有關,希望這份名單能讓你有機會聽見你也喜歡的作品,也祝福所有來到這裡的人,在今年剩下的時間都能過得平安順心。
2022 年最愛專輯
- 同根生《邊緣轉生術》
- 吳青峰《馬拉美的星期二》
- 黃浩庭《萬壽菊》
- LÜCY《LÜCY》
- 熊仔《PRO》
- 薛詒丹《倒敘》
- HUSH《娛樂自己》
- 鄭宜農《水逆》
- 大象體操《夢境》
- Miao Miao Flow《我大盧思蒨》
同場加映:矚目新人
- LÜCY
- 柏霖
- The Crane
- 黃浩庭
- Robot Swing
- 布萊梅
場外推薦
- 表情銀行《狗日子》(China)
- Sleeping Dogs《Blunt Razor》(China)